你好,老砼学——记1987级校友毕业30周年返校聚会


人生就是一趟奇妙的旅行

走走停停、风景无数

其中有一站

短暂又精彩

那就是

“我的大学”

 

谈一别奋斗路

聚卅载同窗情

20211030

1987级校友重返母校

追忆30年前的温暖时光



01到时光广场集合签到

青春有荔园,归来仍少年。上午10点半,1987级校友到达时光广场集合,并合影留念。


02重访荔园足迹

回到美丽的荔园,重访当年足迹,路过每一条校道、每一座建筑、每一棵花草树木,一切都还是那般熟悉、亲切。


03参观深大档案馆

      校友们到达档案馆参观,见到一张张老照片,回顾深大从1983年开始至今的历史沿途,心中感慨万千。校史流芳,看到深圳大学这些年蓬勃发展的成绩,心底的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深圳大学,是刻在心中的永恒烙印。



如今斋区已经重建新起

而我们住过的“朱槿斋”牌匾

珍藏在档案馆里

必须合个影



04重温校园时光

     拿着一张小小的饭票,与昔日同窗好友欢聚一堂,在听荔餐厅一起用餐,一起交谈,仿佛回到了30年前,是那么温馨。用餐后,再一同到校园中漫步,嬉笑玩闹,用相机再次定格,创造属于我们的回忆。



05参观学院历史墙

     下午两点半,校友们来到了致工楼,参观位于学院二楼平台的历史墙。经过1984-202137年间的沉淀,学院凝结形成了院训夯土筑诚、砺木至臻,这是深大土木人的文化传承,也是未来继续指引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06座谈会

      下午三点,1987级校友返校座谈会在B401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院士,学院党委书记、深圳市深大土木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李伟文教授,学院副院长隋莉莉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陈碧霞老师,学院土木系系主任周海俊老师,学院工管系系主任丁志坤老师,学院交通系副系主任周宝定老师,学院副教授张谦老师,学院退休教师季泽兰老师参加了座谈会,与校友们畅谈,大家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交流。


观看回忆视频

      毕业30周年,如今回看过去的照片,点点滴滴仿佛瞬间,却又铸就了永恒。



陈湘生院士致辞

陈湘生院士首先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说到,深大的特色就是在脚踏实地的前提下创新,而在校友们的身上,他看到了这种创新的精神。他认为学校有三宝,即是:校友、校园、校庆。任何一所学校丢掉其中一宝,就不是一个好学校。他希望未来能以校友为伍,与校友协同成长。

陈院士在座谈会上对老一代老师为学院和历代学生的奉献表示感谢,也感谢各位校友在深圳见证了历史的机遇,并做出了优秀的成绩,给学院带来了无限的荣光。正因为有校友的努力,以及前一辈老师们精心的呵护、培育,为我们深大土木的学风奠定了非常厚重踏实和创新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各位校友能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陈碧霞副书记介绍学院最新情况

      陈碧霞副书记向各位校友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在师资力量、专业发展、科研成果、学生获奖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丁小波老师介绍基金会和校友会

座谈会上,深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校友会、深圳市深大土木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丁小波老师向校友们介绍了校友会和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业务活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期望接下来能更好地服务学院校友和师生,在各位校友的关心和支持下共创美好明天。



感谢师恩环节

每个温情的瞬间,都值得记录。在座谈会上,1987级校友还为每位老师特别献上了一束鲜花,表示感谢。



校友代表讲话

      龚向京校友:在人生的成长中,很多老师就是在这梦开始的地方让我们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他们用言传身教把深大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头脑里。特别是班主任张谦老师,跟我们就是亦师亦兄的关系,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还有季老师,她用她的歌声和笑容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老师的眼里我们还是孩子,感觉到非常幸福,回学校就像回家一样。在这里也谢谢同学们一路的支持,非常感恩大家。


       陈伟东校友:在这个熟悉和亲切的校园里见到在座的各位老师和设备班同学,我觉得今天非常开心和温暖,首先给在座的老师问个好,也对学院老一代以及现在的老师表示感谢。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我们现在会很骄傲地说,自己是深大毕业的。学院在各任院长的带领下,尤其是这几年陈院长来了之后,发展的势头更是突飞猛进,让我们感觉很光荣。祝愿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在未来的日子里发展得越来越好,让我们不断地有惊喜,不断地引以为傲。


校友发表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在这次座谈会上,校友们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思考和讨论,并结合个人在行业中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

李翰智校友:1.对于人才培养方面,我觉得要与国家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紧跟国家双碳战略,与之有机结合,这样对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可能会更加有利。2.结合行业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国家新的安全生产法,建议学院在专业里面建议增设相关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课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定了解,使他们将来能更快地融入工作当中。其实,这些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有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翁伟权校友:1.建议可以开设一门古建筑的传承史课程,让学生学习诸如赵州桥这样的伟大工程的结构魅力,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2.更早地让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多点机会去建筑工地去看,多学习多认知,慢慢地他才知道自己以后的方向是往智能建造、绿色建筑、还是往水利或者交通等等。


陈海郎校友:现在时代技术在不断地更新迭代,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和最近投资的事业,比如说智慧城市、航天图检等,我觉得在传统的建筑设备技术不断发展、升级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要升级匹配。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学院可以立足于大湾区,发展我们深大土木与交通的特色,比如在交通(包括地上地下各个空间的交通)领域,是不是可以考虑怎样落地、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实操当中。


       钟国强校友:其实,在摸索这个人才培养方案、思考应该给孩子们上什么课的时候,更应该给他们打牢基础,然后教给他们一个能够学会查资料、翻书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如果有机会的话,应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国家重型项目,让他们见识到更多实际项目中的东西。


自由交流座谈


每一次相聚的时光

短暂却又温馨美好

各位老砼学

记得常回家看看



分享本页到:

推荐资讯